秦楚網-十堰頭條訊 特約記者 蔣輝 報道:83歲的唐奶奶突發房顫兩三個月,原本就有心臟病的她胸悶胸痛不止,所幸在國藥東風總醫院就診后,心血管內科在心腔內超聲技術(ICE)指導下成功開展房顫三維射頻消融術,成功解除了她的疾病困擾。
唐奶奶因冠心病2021年做過開胸冠脈搭橋手術,2022年春節過后,她時常感到心悸胸痛、惡心嘔吐。3月20日,她被送進國藥東風總醫院急診科,初步檢查顯示她患有房顫。
轉到心血管內科后,醫生給她做了系列檢查,發現原本有高血壓的她,因持續房顫血壓只有85/46mmHg左右,但老人不愿做食道超聲明確心臟是否有血栓。
“患者年紀大,合并疾病多,消融風險高,手術難度大。”3月28日,為唐奶奶做介入手術前,醫生通過藥物穩定住她的血壓,在心血管內科主任閔新文的指導下,病區主任李東峰、陳繼舜、許浩反復討論,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,應用心腔內三維超聲導管,在心腔內超聲技術的指導下為患者進行射頻消融。
通過心腔內超聲指導,陳繼舜和醫生肖金平、王越利用三維標測給心房建模,然后開展房顫三維射頻消融術,術中唐奶奶發生房顫,術后房顫消失,心率血壓逐漸恢復正常,3月31日唐奶奶治愈出院。
閔新文介紹,心腔內超聲技術是國際心臟介入領域興起的一項前沿技術,很多醫院目前還沒有開展,它就就好比一雙潛入心臟內部的“火眼金睛”,可以實時構建心腔結構,精準還原復雜解剖,使醫生在手術操作中規避手術風險,確保手術更安全,使復雜心律失常手術成功率明顯提高。
據了解,心腔內超聲技術具有精準建模、穿刺房間隔、定肺靜脈口、定位食道等優勢,實時監控、預防和及時處理術中各種并發癥,增加手術成功率,縮短手術時間,術中患者無需造影,避免了使用造影劑,無輻射暴露風險,實現“綠色”電生理射頻消融治療房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