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把握“精準”方法論
從脫貧攻堅不搞“大水漫灌”,到城市治理下足“繡花功夫”;從疫情防控要“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”,到干事業做工作要“致廣大而盡精微”,“精準”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方法論。
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既要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,又要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;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,既要咬定目標、兌現承諾,又不能搞運動式“降碳”、踩“急剎車”……當前,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嚴峻復雜,越是多重目標疊加、兩難多難問題增多,越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導致“按下葫蘆浮起瓢”。增強系統思維,做到統籌兼顧,精準謀事、精準施策,才能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實到位。
相比于一般化、簡單化、大水漫灌,“精準”無疑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如何做到精準?關鍵在于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、結果導向。堅持問題導向,要在做決策、辦事情之前,先把事情的主要矛盾、矛盾的主要方面找準抓實,對準焦距,擊中要害,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,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,不搞大呼隆、眉毛胡子一把抓;堅持目標導向,要對“要做什么”心中有數,以目標明確主攻方向,以目標倒逼責任上肩、工作抓實,不“走神”,不“散光”,一步一個腳印,步步為營、久久為功,堅決杜絕口號式、表態式、包裝式落實;堅持結果導向,要讓一切工作始終對準群眾的實際需求,抓住群眾的“急難愁盼”,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,把群眾看到變化、得到實惠作為評判我們工作的試金石,既不務虛功、圖虛名,也不主觀臆斷、閉門造車,真正把暖人心的好事辦好、實事辦實。
“治大國如烹小鮮”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這句古語來比喻治國理政要掌握火候、把握好度,科學精準、注重細節。把握“精準”方法論,領會“精準”的要義,全省黨員領導干部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,增強工作的系統性、預見性、創造性,推動總書記“四個著力”“四個切實”“三個沒有改變”“三個一定能”的殷殷囑托在荊楚大地落地見效,加快“建成支點、走在前列、譜寫新篇”。
(湖北日報評論員)